“春夏卖翠芽,秋天卖老茶,冬天卖茶籽,四季卖风景”。茶叶,正在改变贵州农村传统的种植结构。
如今,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发展模式,正在由一个个的规模企业所替代。贵州茶叶从种植到加工,从精加工到深加工,从茶餐开发到茶旅游打造,已经更加紧密地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成为贵州关联度最为广泛和包容性最强的绿色产业。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新型加工厂遍布贵州茶区,茶多酚、茶叶籽油、茶饮料等茶叶产业链不断地延伸,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
贵州茶叶产业竞争优势,已从过去单一依靠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变到改善产业内各种生产要素和需求条件,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优质高效,正使贵州茶叶产业一步步迈上了新型工业化之路。事实上,早在三年前,省委、省政府出台6号文件以来,贵州就以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加速推进贵州茶产业化,把贵州茶叶产业培育成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新型产业。
产业大,品牌影响大,才能有大的发展。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仅靠单纯的茶叶种植和小规模加工,茶产业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
迈向新型工业化的贵州茶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马英说,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三大内容,只有找到了这三项问题的衔接点,产业才能稳固,才能可持续发展。贵州茶叶产业发展已经找到了这个衔接点,只要坚持绿色、生态、健康、富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贵州茶叶未来的出路。专家建言,贵州要科学运作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和政策,合理调控管理,融入现代管理模式的同时,保留部分传统方式,让农民通过提供鲜叶到指定的初制加工厂,或制成高质量的毛茶后交给龙头企业。在利益的分配上要进行宏观引导控制,农民、初制厂家、龙头企业、批发商的利益要合理调节。
正如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在日前召开的一次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促进贵州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关键要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用工业化发展的理念发展农业。除春茶主要做高端绿茶外,要用夏茶制作红茶,秋茶制作乌龙茶,冬茶做普洱茶,用打枝边茶生产茶多酚,用茶籽生产茶籽油,还可从茶叶里提取天然咖啡因等,延长茶园加工周期,力争做到“全年、全身”利用,用足用尽用活茶资源。我们相信,贵州茶业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新型工业化已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