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临近,正是春茶采摘的最佳时节。然而,记者近日深入镇江、常州、苏州等地的茶场采访发现,今年的新茶市场“风光不再”,各地茶场都在苦苦探寻调整转型的方向。
茶场遭遇的,首先是采茶工短缺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22日中午,在句容茅山茶场一块种植乌牛早品种的茶园内,十几位采茶工正在忙着。“现在茶叶芽子冒出来的还不多,我们愿意做点工,一天60块钱。”68岁的金建荣向记者展示篓子里新采摘的茶叶。“采一季下来,手和脸都晒黑了,哪个年轻人愿意干?”
记者来到位于溧阳南部横涧山区的松岭头白茶基地时,看到一株株茶树正冒出嫩绿色的叶芽。基地负责人卞永前告诉记者,本月底茶园将迎来首次开园试采。作为产茶大县,溧阳市同样面临用工紧张问题,本地采茶工供不应求。这几天,卞永前忙着到河南、安徽等地“抢工人”。400多亩茶园,80%种的是白茶,而一亩白茶至少需要2-3名采茶工。今年人工成本继续上涨15%,采茶工人日均工资达150元。
焦吉保的成本账算得更细。“2005年我刚接手这个茶场,到苏北招采茶工,150个人,中介给你调到地头,一个人只要付5元钱,一日三餐自己解决。现在,光中介费就要400元一位,工人招来了还要管吃管住。”他说,“一般4斤1两鲜叶做一斤茶,如今采一斤茶叶要80元人工成本,再加上税收和茶园管理费用,每斤茶还要100多元成本。这样算下来,一斤茶,硬成本就需四五百元。”
而受影响最大的,是公款消费受限后茶叶的销路问题。“以前这个时候,茶场到处停的都是车。今年几乎没什么人来,也没有什么人打电话来订茶。”焦吉保说,“我更不方便给领导打电话,这个时候打电话,就是给人添麻烦!”
同为产茶大县的金坛,茶农也纷纷表示经营吃力。“以往机关事业单位的订单至少有4000斤左右,今年少说也要缩水60%。”金坛市茅麓文庆茶场负责人杨文庆估计,今年企业和个人购买量和往年差不多,企业在5000多斤左右,市民消费在2000多斤,剩余近一半的茶叶往哪销,杨文庆也没有好主意,“只能后面看看找朋友帮忙卖了”。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吴中区,每年三月中下旬,太湖洞庭东山、洞庭西山成片的茶树吐露新芽。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秘书长季小明告诉记者,今年入春以来温度偏低,碧螺春开采时间比去年稍迟,3月15日试炒第一锅,18日部分早采品种少量开采上市,22日开始大量上市,预计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不过,由于市场变化,送礼消费减少,今年高档茶的价格、销量都会下降。
遭受成本与市场双重挤压,茶场面临痛苦转型。句容市茶叶协会3月20日开了个会,40多家大小茶场负责人到场。茶协秘书长王芳介绍,会长在会上讲了茶叶品种结构必须调整的想法,得到了积极响应。“去年我七成做的是高档茶,三成是中低档茶。今年,这个比例要倒过来。”焦吉保说。
“以前做茶叶,追求极品精品,价格越高越好。今年开始,要多做中档茶、职工福利茶。”句容茅山茶场场长戴军舰说,“此外,在茶场1100亩茶园里,已有400多亩茶园套种了榉树等苗木。”
吴中区政府办副主任周福勇介绍,为了迎合大众化消费时代新形势,今年吴中区推进洞庭山碧螺春从“名茶战略”向“民茶战略”转型,并创新品牌定位,以“来杯绿茶—洞庭山碧螺春”为传播口号,将碧螺春茶定位为都市动感绿茶,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接受和喜爱。
记者从溧阳茶叶商会了解到,为突破销售瓶颈,继白茶后,溧阳茶农今年又添新品“黄金茶”批量生产,茶叶商会还专门从安徽祁门、福建武夷请来专家传授红茶制作技艺,已有30多家茶场尝试利用“罢市”后的白茶制作红茶,形成绿、白、黄、红多品种。同时,协会也引导茶农不再把“宝”全押在春茶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打算重启夏、秋茶生产,以增加效益。
清明临近,正是春茶采摘的最佳时节。然而,记者近日深入镇江、常州、苏州等地的茶场采访发现,今年的新茶市场“风光不再”,各地茶场都在苦苦探寻调整转型的方向。
茶场遭遇的,首先是采茶工短缺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22日中午,在句容茅山茶场一块种植乌牛早品种的茶园内,十几位采茶工正在忙着。“现在茶叶芽子冒出来的还不多,我们愿意做点工,一天60块钱。”68岁的金建荣向记者展示篓子里新采摘的茶叶。“采一季下来,手和脸都晒黑了,哪个年轻人愿意干?”
记者来到位于溧阳南部横涧山区的松岭头白茶基地时,看到一株株茶树正冒出嫩绿色的叶芽。基地负责人卞永前告诉记者,本月底茶园将迎来首次开园试采。作为产茶大县,溧阳市同样面临用工紧张问题,本地采茶工供不应求。这几天,卞永前忙着到河南、安徽等地“抢工人”。400多亩茶园,80%种的是白茶,而一亩白茶至少需要2-3名采茶工。今年人工成本继续上涨15%,采茶工人日均工资达150元。
焦吉保的成本账算得更细。“2005年我刚接手这个茶场,到苏北招采茶工,150个人,中介给你调到地头,一个人只要付5元钱,一日三餐自己解决。现在,光中介费就要400元一位,工人招来了还要管吃管住。”他说,“一般4斤1两鲜叶做一斤茶,如今采一斤茶叶要80元人工成本,再加上税收和茶园管理费用,每斤茶还要100多元成本。这样算下来,一斤茶,硬成本就需四五百元。”
而受影响最大的,是公款消费受限后茶叶的销路问题。“以前这个时候,茶场到处停的都是车。今年几乎没什么人来,也没有什么人打电话来订茶。”焦吉保说,“我更不方便给领导打电话,这个时候打电话,就是给人添麻烦!”
同为产茶大县的金坛,茶农也纷纷表示经营吃力。“以往机关事业单位的订单至少有4000斤左右,今年少说也要缩水60%。”金坛市茅麓文庆茶场负责人杨文庆估计,今年企业和个人购买量和往年差不多,企业在5000多斤左右,市民消费在2000多斤,剩余近一半的茶叶往哪销,杨文庆也没有好主意,“只能后面看看找朋友帮忙卖了”。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碧螺春的原产地苏州吴中区,每年三月中下旬,太湖洞庭东山、洞庭西山成片的茶树吐露新芽。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秘书长季小明告诉记者,今年入春以来温度偏低,碧螺春开采时间比去年稍迟,3月15日试炒第一锅,18日部分早采品种少量开采上市,22日开始大量上市,预计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不过,由于市场变化,送礼消费减少,今年高档茶的价格、销量都会下降。
遭受成本与市场双重挤压,茶场面临痛苦转型。句容市茶叶协会3月20日开了个会,40多家大小茶场负责人到场。茶协秘书长王芳介绍,会长在会上讲了茶叶品种结构必须调整的想法,得到了积极响应。“去年我七成做的是高档茶,三成是中低档茶。今年,这个比例要倒过来。”焦吉保说。
“以前做茶叶,追求极品精品,价格越高越好。今年开始,要多做中档茶、职工福利茶。”句容茅山茶场场长戴军舰说,“此外,在茶场1100亩茶园里,已有400多亩茶园套种了榉树等苗木。”
吴中区政府办副主任周福勇介绍,为了迎合大众化消费时代新形势,今年吴中区推进洞庭山碧螺春从“名茶战略”向“民茶战略”转型,并创新品牌定位,以“来杯绿茶—洞庭山碧螺春”为传播口号,将碧螺春茶定位为都市动感绿茶,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接受和喜爱。
记者从溧阳茶叶商会了解到,为突破销售瓶颈,继白茶后,溧阳茶农今年又添新品“黄金茶”批量生产,茶叶商会还专门从安徽祁门、福建武夷请来专家传授红茶制作技艺,已有30多家茶场尝试利用“罢市”后的白茶制作红茶,形成绿、白、黄、红多品种。同时,协会也引导茶农不再把“宝”全押在春茶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打算重启夏、秋茶生产,以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