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市江安县南屏山东侧海拔三百五十米处,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同义村,同义村有一片300余亩的茶园,紫色土里栽种着我国著名的“福选9号”、“名山131”、“乌牛早”、“川农黄芽早”等茶叶品种。“这些茶叶,如果不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的话,2月14、15号就可以采摘了。”同义村支部书记周世军说。
宜春茶园紧挨着一个水库。围绕着水库,这300余亩的茶树长势正旺,已经吐出了新芽。周世军说,不仅仅只有这一片,沿着山路上去,海拔再高一、二百米处的李家坡组,还有上百亩茶园,那些都是新引进的品种,2011年才种下去,还没有形成规模。
“我们南屏山平均温度在18.1℃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相对湿度83%,完全适宜茶树生长,早春气温回升快,茶树发芽早,比江浙的茶叶早4、50天,比宜宾的其他县乡早20天左右,一般2月上、中旬就可以采茶。”周世军说,“除此之外,我们山上的土壤多为紫色土,结构条件好,土层深厚,肥力强,具有茶树生长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PH值为4.5-5.5,有机质3%左右,并且远离污染,水源清澈,风景优美,植被良好,适宜大面积发展无公害绿色茶园。”
优势——采摘时早
“其实江安县茶叶种植和制作有悠久的历史,起于北宋时期,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的大量发展,茶园面积超过1万亩,产量超过1万担,曾经是该县主要农业产业之一。”谈及江安的茶叶,江安县农业局茶叶站副站长阮明华回忆道,“江安县生产的名茶‘竹海翠绿’和‘竹都秀芽’等在社会上都享有较好的声誉,质量名列前茅。在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四川省特优名茶’评选中,‘竹都秀芽’名列榜上。在2008年宜宾早茶节上,‘竹海翠绿’和‘竹都秀芽’均获全市优质名茶奖。”
“但是由于茶品种的老化,经济效益不高,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许多老百姓便放弃种茶,加入外出打工的大军,大片大片的土地便荒芜下来。”
这样的景象让江安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江安茶叶的名头重新打响!于是,江安县在各地镇村成立了土地流转协会,将村民荒芜的土地回收,引进多种茶叶新品种,重新种上了茶苗。
周世军介绍,从2000年开始,同义村开始引进种植优质良种茶苗,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种植情况表明,第三年亩收入可以达到1000元,第四年亩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第五年亩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且进入正常投产经济效益期,将获得长期稳定收入。
突破——规模扩张
到2010年,同义村生态早茶名优示范基地种植的茶树规模已达300余亩。2011年成立的江安县云盘山茶业有限公司在江安镇同义村建立生产基地,该公司所生产的“云竹翠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公司刚成立便生产了一批茶叶,上市时候,在江安县范围内就卖光了,根本没有多余的拿到其它地方去卖。”“我们不愁销路,只愁产量。”
“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阮明华说,规模不够大、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少新品种引进和试验推广经费等,这些都制约了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下一步我们首先是扩大规模,3月上旬准备新发展400亩茶园,9、10月再发展800亩,今年总共计划发展1200亩;其次是重点扶持引入的云盘山茶业有限公司,在资金投入和政策上给予优惠,在管理和技术上给予重点帮助,加强包装和品牌宣传,以质量占领市场,通过龙头企业来扩展生产基地,带动和扶持农民种植良种茶园;还有就是加强对茶叶科技更新的投入,了解和紧跟国内、外茶叶最新科技动态,试验和推广先进技术,让我县的茶叶产品质量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阮明华表示。
腾飞——全国知名
“以同义村示范基地为中心,打造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其它地方共同发展。”据介绍,从2012年起,江安县计划新发展5万亩良种茶园,茶叶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农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茶叶加工能力0.4万吨以上,名优茶比例达到60%,名优早茶占名优茶总量的60%以上。到201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建成有机茶生产基地1万亩,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3万亩。通过5—10年的努力,将江安建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早茶生产基地,利用“宜宾早茶”成为全国知名的地域性茶叶品牌,形成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全国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