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之说,出之唐代赵州和尚(观音寺从谂禅师)“吃茶去”典故。《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那里,禅师问僧人“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 ”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这便是日后禅林法语“吃茶去”的由来。
茶性“苦”,品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而佛家核心教义“四谛”之首即“苦谛”,人生有八苦,苦海无边。而习佛法,修心养性正是求得回头是岸,苦尽甘来。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大彻大悟,而品茗可以产生与禅内在真谛相通的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茶性“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由“静”达到洁净身心,涤除尘凡的境界。
茶性“凡”,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侧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透悟大道。
茶性“放”,人生的苦恼,皆因“放不下”,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半日光阴,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放松一下囚禁困锁的自然心性。“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和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不是同样的心境吗?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带着你的心平气静,怀着你虔诚的佛教信仰,来品茶,以茶为范,以茶载道,借茶香茶韵,营造出淡泊谦和的意境。只有无琐碎事扰心,无嘈杂声乱耳,静心地去品茶,方会沉醉其中。须知饮茶也如同坐禅一样,冷暖自知,禅道自悟。饮酒多为酩酊大醉,饮茶却能似醉非醉,化天地入茶道,故“禅茶一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