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具体说是唐代中期以后,在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或“盛于唐”。在唐一代,荼去一划,始有茶字;陆羽作经,才出现茶学;;茶始收税,才建立茶政;茶始销边,才开始有边。
那么,为什么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具体时期呢?在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以茶为礼、茶入诗入画、茶会、贡茶、斗茶、禅茶、品茶、茶道等茶文化都逐步形成和完善,并随着贸易和交往,茶叶、茶籽和茶道开始向外传播。具体来说,有以下四大社会原因:
其一,陆羽及其《茶经》
780年陆羽著《茶经》,创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茶文化学体系,它是茶叶百科全书、茶叶文化宝典和世界茶叶的经典,是茶学、茶艺、茶道的完美结合。陆羽是唐朝中期一位著名学者,也是我国和世界茶学的最初创建者。他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省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他的姓名一说是他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是和尚从河边拾回在庙中长大的,但他自小就喜爱读书,不愿意学佛,所以后来就偷偷离开寺庙,跑到一个戏班子里学戏和做起“优人”来。天宝(742—756)中,陆羽在一次演出中为太守李齐物所赏识。他长得不好看,口吃善辩,为人正直。上元初(760年),他移居苕溪(浙江湖州),自号桑苧翁,闭门著书。他出名以后,朝廷曾任命他为太子文学,后来又改仕太常寺太祝,他都没有去。贞元(785—804)末卒 ①。一句话,在陆羽和《茶经》的影响、倡导下,茶的饮用和茶叶文化,在我国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较快发展了起来。
其二,盛唐经济、文化的影响
说起唐朝的兴盛,我们都会很自然的想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其实,唐初的贞观之治还只是为新王朝的强大昌盛打下良好的基础,其繁荣富庶的顶点还是在开元、天宝期间。诗人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对开元盛况有这样的描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茶叶的消费,是由社会经济所决定的。而大运河的这条水路国道的畅通也使得茶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风行起来。
其三,统治者重视,宫廷提倡以茶代酒
以朝廷为首的各级官府提倡饮茶,主张以茶代酒,贡茶、赐茶的盛行。中唐以后各皇帝大多好茶,为提神消食、治病,便向民间搜刮名茶贡饮。
唐代贡茶有2种,一是选择各地所产名优茶进贡,二是在茶源丰富,茶质优良,环境优美的地区设立贡茶院造茶进贡。丰富的贡茶,既满足了朝廷饮用需求,又可进行各类赐茶。唐代皇上向各级赐茶已成为示宠的象征。
妃嫔、内侍、公主、学人、举子、军人、官吏、王公贵族等都成为赐茶的对象。得到皇帝赐茶的王公贵族更是感激涕零,视为殊荣,誓死图报。皇帝如此重视茶,茶就被作为一种礼仪用于和亲以及固边强国之事上。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陪嫁之物中就有茶叶。《西藏政教鉴附录》云:“茶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嗣后与吐蕃及回纥的茶马贸易,既有礼遇周边少数民族,以茶惠及边民的内容,也有强国固边的深层次考虑。
其四,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
唐代茶叶的发展,还表现在与唐代的佛教、道教兴盛的关联上。因为统治者的支持,所以唐朝不仅产生了最富足的寺院经济,而且还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脱离劳动的僧道队伍。无论是佛教抑或道教,其枯燥孤寂的修养祈祷活动都有赖于茶。有茶则舒,因此,茶叶不仅为众多僧道所好,也广泛吸收在寺院生活之中。至于佛教坐禅,茶的功用就更大。如《封氏闻见记》所记,开元时,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到处煮茶,相效成俗,不但促进了北方饮茶的普及,也直接推动了中国茶业的发展。可以这么说,唐朝僧道不仅成为茶的主要消费者,也成为茶道、茶艺的重要倡导者。